您的位置:首页 > 资讯攻略 > 余额宝:被误解的“吸血鬼”真相揭秘

余额宝:被误解的“吸血鬼”真相揭秘

2024-10-30 20:05:08

“吸血鬼”?请摘下你的有色眼镜看余额宝

余额宝:被误解的“吸血鬼”真相揭秘 1

如果有人问你,你觉得谁是“吸血鬼”?你会怎么回答?如果问我,我的回答是:房地产商、银行以及某些乱收费的服务商等。但你可能想不到,有一天,“吸血鬼”的帽子竟然扣到了余额宝的头上。

余额宝:被误解的“吸血鬼”真相揭秘 2

这还得从央行的一份报告说起。近日,央行发布了《中国金融稳定报告(2014)》,报告称,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在快速发展和创新的同时,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和风险。其一,部分互联网金融产品已具备相当的系统重要性,一旦这些金融机构出现风险,可能对金融市场造成重大冲击;其二,货币市场基金存在流动性转换功能,若货币市场出现大的波动,货币市场基金将面临大额赎回风险,并可能产生“多米诺骨牌”效应,最终引发流动性危机;其三,部分货币市场基金投资银行协议存款,有可能存在流动性风险隐患和利率风险隐患。

简单总结央行的报告内容就是,余额宝们已经很大了,一旦出风险,会对金融市场造成冲击;余额宝们存在流动性风险,有可能出现流动性危机;余额宝们投资银行协议存款,有风险隐患。简而言之,余额宝们就是风险大,而且“吸”银行的血。

有了央妈的背书,一些之前就看余额宝们不顺眼的“砖家”、“叫兽”们,似乎找到了主心骨,纷纷跳出来指责余额宝们,甚至有人直接称余额宝们是趴在银行身上的“吸血鬼”,将余额宝们批得体无完肤。

那么,余额宝们真的是“吸血鬼”吗?在我看来,这完全是无稽之谈。

我们先来看风险的问题。不可否认,任何投资都存在风险,余额宝们自然也不例外。但是,有风险并不代表风险一定会爆发。换句话说,不能仅仅因为余额宝们有风险,就指责余额宝们是“吸血鬼”。

其实,从央行报告的内容来看,其所指的风险都是理论上的,也就是说,到现在为止,这些风险还都停留在纸面上,并没有真正爆发过。

以流动性风险为例,余额宝们的确存在流动性风险,也就是用户集中赎回的风险。但是,这种风险出现的前提是,货币基金的投资组合无法迅速变现以满足投资者的赎回需求。而在现实操作中,货币基金的投资组合,主要是协议存款,都是可以提前支取的。此外,由于货币基金的投资标的主要为短期货币工具如国库券、商业票据、银行定期存单、银行承兑汇票、政府短期债券、企业债券等短期有价证券,这些投资标的风险本身就非常小,发生违约的概率极低。再考虑到货币基金自身的风险控制机制,因此,出现流动性风险的概率就更小了。

那么,有没有可能余额宝们的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,或者市场出现某种极端情况时,导致余额宝们无法应对集中赎回的风险呢?理论上,这种可能是存在的,但这种可能性非常小。要知道,货币基金从上世纪70年代在美国诞生以来,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了,在全球市场已经发展了这么多年,也没听说出现过流动性危机。而在国内,货币基金的发展历史也已经超过10年了,同样也没听说哪家货币基金出现过流动性危机。反过来说,如果货币基金真的像某些“砖家”、“叫兽”们所说的那么危险,央行早就该出手干预了,也就不会允许余额宝们发展到如今的规模了。

至于说余额宝们是趴在银行身上的“吸血鬼”,则更是无稽之谈。

不可否认,余额宝的诞生,的确对银行的利益造成了一定的冲击,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:一是,余额宝们通过货币基金的方式,让储户们得到了更高的收益,从而分流了银行的一部分存款。二是,余额宝们通过协议存款的方式,让银行获得了资金来源,但却需要支付比同期存款利率更高的利息。

但是,我们必须看到,余额宝们对银行的这种冲击,其实是一种市场的行为,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。换句话说,即使没有余额宝们,也会有其他的产品来冲击银行的利益。因为,在互联网金融的大潮下,传统的金融模式必然会被打破,而银行躺着挣钱的日子也必然会一去不复返。与其指责余额宝们是“吸血鬼”,不如反思银行自身的不足,加强自身的创新和服务,以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。

此外,我们还需要看到,余额宝们其实也为银行带来了一定的好处。比如,余额宝们通过协议存款的方式,为银行提供了资金来源,缓解了银行的资金压力。同时,余额宝们也促进了银行的创新和服务升级,推动了银行加快转型和改革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余额宝们其实是对银行有益的。

综上所述,我认为,余额宝们并不是“吸血鬼”,而是一种创新的金融模式,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成果。我们应该摘下有色眼镜,客观看待余额宝们,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和打压。同时,我们也需要加强监管和引导,规范互联网金融的发展,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。只有这样,才能推动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,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

相关下载